
行业/分类: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树脂
最小精度: 0.1mm 生产周期: 2~7天
产品尺寸: 5cm*5cm*6cm
后处理: 喷油
MJF(Multi Jet Fusion)加工家电零件手板模型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三维模型设计
首先,使用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如 SolidWorks、Pro – E、UG 等)根据家电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结构要求进行精确的三维模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零件的功能、装配关系、外观造型等因素,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反映最终产品的特性。设计完成后,将模型保存为 STL 格式,以便后续导入到 MJF 加工设备中。

2. 模型切片与工艺规划
将 STL 格式的三维模型导入到 MJF 设备的控制系统软件中。软件会对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将三维模型沿 Z 轴方向切成一系列薄的二维截面,同时生成扫描路径和打印参数等信息。工艺规划包括确定打印方向、支撑结构的添加等。合理的打印方向可以减少支撑结构的使用,提高模型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支撑结构则是为了在打印过程中支撑悬空部分,防止模型变形或倒塌。
3. 材料准备
MJF 加工通常使用尼龙等热塑性粉末材料。在加工前,需要将粉末材料进行预热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加工温度,一般预热温度在 180℃ – 220℃左右。预热后的粉末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成型性,能够更好地与喷头喷出的粘结剂结合。

4. 打印过程
打印平台下降到一定高度,铺粉装置在打印平台上均匀地铺上一层薄薄的粉末材料,粉末层的厚度通常在 50 – 100 微米之间。
喷头在粉末层上按照切片生成的扫描路径移动,同时喷出精确控制的粘结剂。粘结剂与粉末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使粉末颗粒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零件的一层截面。
完成一层打印后,打印平台下降一个粉末层的高度,重复铺粉和喷射粘结剂的过程,层层叠加,直到整个零件模型打印完成。

5. 后处理
打印完成后,零件模型会被包裹在未固化的粉末材料中。首先需要将零件从粉末床中取出,去除多余的粉末材料。可以使用压缩空气或振动筛等设备进行粉末清理。
然后,对零件进行固化处理,通常是将零件放入高温烘箱中进行二次加热,使粘结剂充分固化,提高零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固化温度和时间根据材料和零件的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固化温度在 150℃ – 200℃之间,保温时间为 2 – 4 小时。
最后,根据需要对零件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抛光、喷漆等,以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和外观效果。对于一些需要装配的零件,还可能需要进行钻孔、攻丝等机械加工操作,以满足装配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