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深圳市齐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简体中文 | ENGLISH
小批量/个性化 - 模型/零件/产品 专业制造商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6-1929
3D打印台灯手板模型

行业/分类:照明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树脂

最小精度: 0.1mm 生产周期: 2~7天

产品尺寸: 20cm*20cm*40cm

后处理: 喷油

案例介绍

1. 设计模型

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如 SolidWorks、3ds Max、AutoCAD 等)进行台灯手板模型的设计。根据台灯的功能和外观要求,精确地绘制出各个部件的三维模型,并确保模型的尺寸、结构和细节都符合设计意图。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型的可打印性,避免出现过于复杂或难以支撑的结构。

2. 准备打印材料

根据模型的要求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 3D 打印材料。常见的材料有 PLA(聚乳酸)、ABS(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尼龙等。PLA 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和环保性,适合初学者和对模型强度要求不高的情况;ABS 材料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热性,但打印难度相对较大;尼龙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韧性,适用于一些需要承受一定压力和摩擦的部件。同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颜色的材料,以减少后期上色的工序。

手板

3. 切片处理

将设计好的三维模型文件导入到切片软件中(如 Cura、Slic3r 等)。切片软件会将模型按照一定的层厚进行切片,生成打印机能够识别的 G 代码文件。在切片过程中,需要设置打印参数,如层厚、打印速度、填充率、支撑结构等。层厚决定了模型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来说,层厚越小,模型的精度越高,但打印时间也会越长;打印速度会影响模型的成型质量和打印效率,需要根据材料和打印机的性能进行调整;填充率决定了模型内部的填充程度,较高的填充率可以增加模型的强度,但会增加材料的使用量和打印时间;支撑结构用于在打印过程中支撑模型的悬空部分,防止模型变形或倒塌,需要根据模型的结构合理设置支撑的类型和位置。

4. 3D 打印

将切片生成的 G 代码文件传输到 3D 打印机中,启动打印机开始打印。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打印状态,确保打印机正常运行。如果发现打印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喷头堵塞、模型翘边、分层等,需要及时停机进行调整和修复。打印完成后,小心地从打印平台上取下模型,去除支撑结构,并对模型进行初步的清理,去除表面的残留材料和杂质。

5. 后处理

打磨:使用砂纸、打磨机等工具对模型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以提高模型的表面光洁度,消除打印过程中产生的台阶纹和瑕疵。打磨时需要按照从粗砂纸到细砂纸的顺序进行,逐步提高表面质量。

抛光:对于一些需要较高表面光泽度的模型,可以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的方法有化学抛光、机械抛光和电解抛光等。化学抛光是利用化学试剂对模型表面进行腐蚀和溶解,使表面达到光滑的效果;机械抛光则是通过使用抛光轮和抛光膏等工具对模型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电解抛光是利用电解原理对模型表面进行处理,达到抛光的目的。

手板

上色:如果模型需要呈现特定的颜色或外观效果,可以进行上色处理。上色的方法有喷漆、手绘、浸染等。喷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使用喷枪将油漆均匀地喷涂在模型表面,实现各种颜色和效果的涂装;手绘则是使用画笔和颜料对模型进行细致的描绘,适合制作一些具有特殊纹理或细节要求的模型;浸染是将模型浸泡在颜料溶液中,使颜料渗透到模型表面,实现均匀的上色效果。

6. 组装与测试

将打印好并经过后处理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按照设计要求将台灯的灯座、灯杆、灯罩、灯泡等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台灯手板模型。组装完成后,对台灯进行测试,检查灯泡是否能够正常点亮,灯光的角度和亮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台灯的结构是否稳固。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直到台灯模型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