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分类: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cnc加工 使用材料: 铝合金
最小精度: 0.05mm 生产周期: 2~7天
产品尺寸: 8cm*7cm*2cm
后处理: 电镀
CNC加工手板(样件)电镀后处理是提升外观质感和耐腐蚀性的重要工艺,通常包括清洗、电镀、抛光、喷涂等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注意事项:
1. CNC手板电镀后处理的常规流程
(1)预处理(清洗与表面准备)
目的:去除油污、杂质,确保电镀层附着力。
步骤:
超声波清洗:使用溶剂(如酒精、丙酮)或碱性清洗剂,去除加工残留的油污、切削液。
水洗:用清水冲洗残留清洁剂。
酸洗(可选):对金属件(如铜、铝)进行酸洗(如稀硫酸、盐酸),去除氧化层。
干燥:用压缩空气或烘干设备吹干,避免水渍残留。

(2)电镀
目的:在手板表面沉积一层金属(如镍、铬、金),提升光泽度和耐腐蚀性。
步骤:
挂具:将手板固定在导电挂架上,确保与电解液均匀接触。
预镀(可选):对易氧化材料(如铜、锌合金)先预镀一层镍或铜,增强附着力。
主镀:
镀镍:提高硬度和耐腐蚀性,厚度通常为5-20μm。
镀铬:增加光泽度和耐磨性,厚度通常为0.05-0.2μm。
镀金/银:用于装饰性要求高的零件,厚度通常为0.1-1μm。
后水洗:用清水冲洗残留电解液。
(3)抛光与打磨
目的:修复电镀表面的微小瑕疵(如麻点、划痕),提升光泽度。
步骤:
机械抛光:使用砂纸(从粗到细,如600目至2000目)或抛光轮,去除表面不平整。
镜面抛光(可选):对高光泽要求零件,使用研磨膏(如金刚石膏)进行镜面处理。
清洗:抛光后再次清洗,避免残留研磨颗粒。

(4)喷涂(可选)
目的:增加颜色或保护层,覆盖电镀缺陷。
步骤:
喷底漆:增强附着力(如环氧底漆)。
喷面漆:选择所需颜色(如PVD真空镀膜、UV漆)。
烘干固化:根据涂料类型,高温或UV固化。
(5)质检与包装
检查项目:
电镀层厚度(测厚仪检测)。
表面光泽度、色泽一致性。
有无气泡、划痕、漏镀缺陷。
包装:用防静电袋或软质材料包裹,避免划伤。
2. 关键注意事项
(1)材料兼容性
金属手板(如铝合金、铜):需先进行钝化或预镀处理,防止氧化。
塑料手板(如ABS、PC):需先喷涂导电漆,才能进行电镀。
(2)电镀层厚度控制
过薄:耐腐蚀性不足,易磨损。
过厚:应力积累导致开裂或脱落。
建议:功能性电镀(如防锈)厚度≥10μm,装饰性电镀(如亮铬)厚度≤0.2μm。
(3)抛光工艺选择
手工抛光:适合小批量、复杂曲面,但效率低。
自动化抛光:适合大批量简单零件,一致性高。
(4)环保与安全
电镀液含重金属(如铬、镍),需合规处理废液。
抛光粉尘需配备除尘设备,避免吸入。

3.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
---|---|---|
电镀层起泡、脱落 | 预处理不彻底,油污或氧化层未清除 | 加强清洗和酸洗步骤,确保表面洁净 |
表面光泽度不均 | 电流密度不均匀或电解液温度波动 | 调整电镀参数,优化挂具设计 |
抛光后出现划痕 | 研磨颗粒过大或操作不当 | 逐步使用更细砂纸,控制抛光压力 |
电镀颜色不一致 | 电解液成分波动或挂具导电不良 | 定期检测电解液,确保挂具导电良好 |
4. 总结
CNC手板电镀后处理的核心流程为:清洗→电镀→抛光→喷涂,具体工艺需根据材料、外观要求和功能需求调整。关键成功因素包括:
严格的预处理(确保附着力)。
精准的电镀参数控制(厚度、电流、温度)。
合理的抛光工艺(修复瑕疵,提升光泽)。
环保合规的废液处理。
对于复杂零件或特殊要求(如耐高温、抗菌),可结合其他表面处理技术(如阳极氧化、PVD镀膜)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