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钣金车间安全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CNC来料加工是指客户提供原材料(如金属、塑料等),加工厂使用 CNC 设备(数控铣、车床、加工中心等)按客户图纸要求完成切削、成型等加工的合作模式,核心是 “客户供料 + 工厂代工”,适合有原材料资源或对材料有特定要求的需求场景。
前期沟通与确认
客户提供加工图纸(需标注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精度等级等关键要求),明确加工工艺(如铣削、车削、钻孔等)。
加工厂审核图纸可行性,确认设备是否匹配(如是否需要多轴加工中心、特殊刀具),并根据加工难度、工时给出报价和交付周期。
双方确认来料规格(材料材质、形状、尺寸、数量),明确来料运输方式及损耗承担(一般约定合理损耗率≤3%)。
来料验收与预处理
客户将原材料送达加工厂后,工厂对来料进行检验,核对材质证明(如不锈钢 304、铝合金 6061 的材质报告)、外观(无变形、裂纹)、尺寸(是否符合加工余量要求)。
若来料有氧化层、油污等,需先做预处理(如喷砂、清洗、校直),确保加工时刀具不打滑、精度不受影响。
编程与试加工
技术员根据图纸编写 CNC 加工程序(使用 UG、Mastercam 等软件),设定刀具路径、切削参数(转速、进给量、吃刀量)。
首件试加工:用 1-2 件原材料进行试切,检测关键尺寸、精度是否达标,确认无误后批量生产。
批量加工与质量管控
按试加工确认的参数启动 CNC 设备批量生产,过程中定时抽检(如每 20 件检测 1 件),避免因刀具磨损、材料硬度不均导致尺寸偏差。
加工完成后,对工件进行后处理(如去毛刺、倒角、表面处理:电镀、阳极氧化等,需客户提前确认是否包含)。
成品验收与交付
客户或加工厂质检部门按图纸进行全检或抽检,出具质检报告,确认合格后包装(防磕碰包装,如气泡膜、纸箱)。
按约定方式交付成品,同时归还剩余原材料(需双方当面清点数量,确认损耗)。

原材料准备
来料需预留足够加工余量:一般铣削余量≥0.5mm,车削余量≥0.3mm,避免因余量不足导致成品尺寸不达标。
特殊材料(如钛合金、高温合金)需提前告知加工厂,因这类材料切削难度大,需专用刀具和参数,避免加工中出现崩刀、工件报废。
图纸与要求明确
图纸需标注清晰:优先使用 CAD 格式(如 DWG、DXF),避免手写图纸导致误解;关键尺寸需标注公差(如 ±0.01mm),表面粗糙度(如 Ra1.6)。
明确额外要求:如是否需要提供加工过程视频、成品检测报告,是否包含后处理(如热处理、表面涂层),避免后期产生费用纠纷。
合作条款约定
签订加工合同:明确加工费(按件、按工时或按难度计算)、付款方式(预付款比例、尾款支付节点)、交付周期、损耗承担、质量异议处理方式(如不合格品返工或赔偿)。
确认设备能力:若有高精度要求(如公差≤0.005mm),需确认加工厂是否有高精度 CNC 设备(如五轴加工中心、精密车床),避免设备精度不足导致返工。
工艺与设备匹配
接单方面:评估自身设备是否能满足加工需求,如客户需要加工深孔(孔深>10 倍孔径),需确认是否有深孔钻床,避免用普通铣床加工导致孔偏、表面粗糙。
刀具选择:根据材料特性选刀具,如加工铝合金用高速钢刀具,加工不锈钢用硬质合金刀具,减少刀具损耗,保证加工效率。
质量与损耗控制
首件检验严格:首件不合格需及时调整程序或参数,避免批量报废;批量加工中定期检查刀具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刀具。
损耗管理:提前与客户约定合理损耗率,加工中若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导致超损耗,需及时告知客户,协商解决方案(如补料或赔偿)。
沟通与交付保障
过程中主动沟通:如发现来料有问题(如变形、材质不符),需第一时间联系客户,避免擅自加工导致成品报废;若预计交付延迟,需提前告知并协商新周期。
成品包装与保护:根据工件形状和材质选择包装方式,如精密零件用防静电包装,大件工件用木箱固定,避免运输中损坏。
成品尺寸超差
原因:加工参数不合理(如进给量过快)、刀具磨损、来料变形。
解决:重新调整加工程序和参数,更换新刀具;若来料变形,需先校直原材料再加工,或与客户协商更换来料。
原材料损耗超约定
原因:操作失误(如装夹不当导致工件报废)、设备故障(如断刀导致工件损坏)。
解决:加工厂承担超损耗部分(按合同约定),及时补加工;同时排查设备和操作问题,避免再次发生。
交付延迟
原因:设备故障、原材料未及时到位、工艺难度超出预期。
解决:加工厂及时告知客户延迟原因和新交付时间,若因自身原因导致延迟,可协商减免部分加工费;客户需确保来料按时送达,避免因来料延迟影响加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