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纯铝怎么压铸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纯铝压铸因材料特性独特,需对传统铝合金工艺进行深度调整。以下是关键技术要点及操作流程:
选用高纯度铝锭(≥99.9%),避免杂质引入。熔炼前彻底清理炉料工具,防止铁质污染造成晶粒粗大。采用感应电炉配合石墨坩埚,减少耐火材料污染风险。
新制模具需经三次烘模:首次随炉加热至400℃保温2小时消除加工应力;二次模拟生产工况进行试打验证;三次正式投产前预涂含石墨的专用脱模剂并烘烤固化。生产中每3-5模次补涂脱模剂,重点覆盖深腔及凸台区域。
将铝锭加热至720-740℃完全熔化后静置15分钟,加入微量锰剂(0.1%-0.2%)细化晶粒。熔体表面覆盖精炼剂形成致密覆盖层,隔绝空气接触。使用陶瓷管转移至压射室,全程保持氩气幕帘保护。
模具初始预热至350-400℃,连续生产维持280-320℃。铝液浇注温度严格控制在720-740℃,过低导致流动性不足,过高加剧氧化。
采用三级压射模式:第一阶段低速(0.1-0.3m/s)填充型腔底部;第二阶段中速(0.3-0.5m/s)推进主体部分;第三阶段高速增压至80-120MPa实施终压定型。保压时间延长至8-15秒,补偿纯铝收缩量大的特性。
所有转角采用R≥5mm圆弧过渡,消除应力集中点。拔模斜度加大至3°-5°,防止热膨胀卡滞。顶出机构改用环形套筒代替单点顶针,均匀分布顶出力。在最后填充部位设置溢流槽捕获冷料及夹杂物。
依据CAE模拟结果设计随形水路,冷却管道贴近型腔面≤15mm。开工初期通冷水快速降温,稳定后切换温水维持热平衡。高热负荷部位镶嵌铜铍合金镶块提升导热效率。
压射室入口加装多孔石墨转子(转速300-500rpm),通入氩气进行旋转除气。若条件允许,改造为真空压铸系统,将型腔抽真空至<10kPa,显著减少气孔率。
安装模具热电偶监测系统,确保局部温差<±15℃。配备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每小时抽检一次成分纯度。发现表面气泡群立即清理压射室残留铝屑并提高惰性气体流量。
铸件取出后立即进行雾化喷淋冷却,防止高温状态下二次氧化。切割浇口时采用低温等离子切割,避免热影响区过大。如需热处理,应在4小时内完成人工时效,消除内应力。
出现网状龟裂时紧急停机降温至200℃以下再缓慢升温重启;局部鼓包需检查对应部位冷却水管是否堵塞并降低该区模温;尺寸超差则修改保压时间并启用强制冷却风机校正。
选择射料缸直径>Φ80mm的压铸机,空载压射速度≥6m/s。熔炉需配备电磁搅拌和氩气密封罩,加装在线测氢仪确保氢含量<0.1ppm。取件机器人配置雾化喷淋系统和硅胶软爪夹具。
纯铝压铸需全程贯彻”精控温度、强化除气、优化填充”三大原则。实际生产中建议先进行小批量试制,通过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验证工艺窗口,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