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深圳市齐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简体中文 | ENGLISH
小批量/个性化 - 模型/零件/产品 专业制造商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6-1929
新闻详细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真空压铸和普通压铸区别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一、基础原理差异

普通压铸

工作环境:开放式型腔,仅依赖重力补缩。

气体来源: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水分随金属液充型卷入型腔。

典型缺陷:因卷气导致的气孔率较高(通常>3%),且分布不均。

真空压铸

核心改造:在压铸机上增设真空抽取装置,使型腔处于负压状态(一般<90kPa)。

除气机制:通过负压主动抽出型腔内气体及熔体前沿产生的析出性气体。

效果提升:气孔率可降至<1%,且孔洞尺寸显著减小(微米级)。

二、关键工艺对比

对比维度普通压铸真空压铸
型腔压力仅靠高速高压充型建立瞬时压力负压叠加充型压力,形成双向挤压
充型环境开放环境,气体易滞留封闭负压环境,抑制气体裹入
金属液流动湍流为主,易产生涡流吸气层流占比高,流动更平稳
凝固过程自由凝固,收缩缺陷明显负压抑制收缩,补缩效果更好
模具要求常规排气槽即可需高精度密封结构配合真空阀
设备复杂度基础压铸机需加装真空系统及控制系统

三、性能优势与局限性

真空压铸的优势

质量提升

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提高15%-20%,延伸率翻倍(尤其对薄壁件);

耐压能力:气密性检测漏率可降低至1×10⁻⁶mbar·L/s量级;

表面质量:无需二次抛光即可满足光学级表面粗糙度(Ra<0.8μm)。

工艺扩展性

兼容高硅铝合金(如AlSi17)、镁合金等易卷气材料;

支持薄壁化设计(最小壁厚可达0.6mm)。

主要局限

成本增加:设备改造费用约增加20%-30%,单件能耗上升15%;

周期延长:真空抽取阶段增加单次循环时间约10%-15%;

维护复杂:需定期清理真空管路防止堵塞。

普通压铸的适用场景

非承压类结构件(如支架、罩壳);

低成本批量产品(汽车零部件、工具外壳);

对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基础零件。

四、典型应用领域

行业真空压铸典型件普通压铸典型件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电驱动单元外壳雨刮器底座、门铰链
通信电子5G基站滤波器腔体、射频器件壳体散热器、接线盒
医疗器械CT机旋转机架、核磁共振线圈骨架手术器械手柄、监护仪外壳
航空航天液压阀块、伺服控制机构壳体座椅支架、行李舱锁扣

五、生产选型建议

优先选择真空压铸的情况

产品设计要求:气密性>IP67、耐压>3MPa、焊后需射线探伤;

材料特性:含硅量>10%的铝合金、超薄壁厚(<1.5mm);

质量目标:X射线一级探伤合格率>95%、盐雾试验>1000小时。

可继续使用普通压铸的情况

静态承载结构件(如支架、法兰);

后期允许浸渗处理的渗漏件;

年产<5万件的小批量生产(经济性优先)。

六、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升级:集成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真空度、模温、压射曲线;

复合工艺融合:真空压铸+局部挤压用于高强韧部位强化;

绿色制造:开发低能耗真空发生器(如文丘里管式),降低能耗30%以上;

新材料适配:针对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开发专用真空压铸工艺。

总结

真空压铸通过物理手段突破传统压铸的气体残留瓶颈,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使能技术。尽管初期投入较高,但在产品质量要求严苛的场景下,其综合效益(减少废品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售后维护成本)显著优于普通压铸。对于追求轻量化、高可靠性的产品,真空压铸已成为必选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