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深圳市齐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简体中文 | ENGLISH
小批量/个性化 - 模型/零件/产品 专业制造商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6-1929
新闻详细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一体式压铸技术简介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一体式压铸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金属成型工艺,通过将多个传统独立零部件整合到单个大型模具中进行一次性高压铸造,从而实现车身结构的轻量化、高强度和高效率生产。以下是对该技术的详细说明:

核心原理与流程

高压注射与快速凝固:熔融金属(如铝合金)在超高压力下被高速注入精密设计的模具型腔,利用模具的强导热性和冷却系统实现快速凝固。这一过程避免了传统冲压焊接工艺中的多道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

集成化设计:通过拓扑优化和结构创新,将原本由数十个零件组成的底盘或车身部件(如后地板、前舱)集成为一体,减少组装复杂度并提升整体刚性。例如,特斯拉Model Y的后地板通过一体化压铸整合了多个关键结构件。

免热处理材料:采用特殊配方的铝合金材料,无需后续热处理即可满足力学性能要求,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能耗。

关键技术突破

超大型压铸设备:为实现超大部件的完整填充,需使用6000吨至16000吨级的超大型压铸机。这类设备具备强大的锁模力和精准的压力控制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几何结构和薄壁设计。

模具设计与工艺优化:一体化压铸对模具的密封性、抗热冲击性和导热性要求极高。模具需在真空环境下保持低压环境以防止气孔缺陷,同时配备高效的冷却系统以控制凝固速度。

数字化与智能化控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压铸过程,优化浇道设计和参数设置;智能控制系统(如力劲的LK-NET智慧云平台)实现多段压力与速度的精准调节,提升良品率并支持全生命周期追溯。

优势与行业影响

降本增效:减少冲压、焊接、涂装等工序,缩短生产线时间,理论单件成本降低。例如,传统底盘制造需70+零件和2000+焊点,而一体化压铸可一次性完成。

轻量化与性能提升:铝合金材料替代钢材使整车减重约20%,续航里程提升8%-10%;集成化设计增强了车身扭转刚度,并允许更复杂的吸能溃缩结构,提升安全性。

产业生态重构:推动供应链向集群化升级,催生万吨级压铸工厂,拉动上游材料(免热处理合金)、设备(压铸机/模具)和下游整车厂的技术协同。

挑战与局限

高初期投入与技术门槛:一台9000吨级压铸机售价较高,且模具开发周期长、成本高2。车企需依托规模化生产才能摊薄成本,中小厂商难以承受。

良品率难题:大型铸件的生产难度大,涉及温度、密度、液体流速等参数的精密控制。即使是特斯拉也耗时一年才将后地板良品率从30%提升至85%。

维修与保险争议:一体化部件损坏后需整体更换,导致维修成本高昂。此外,碰撞后的定损逻辑与传统车辆差异较大,引发消费者担忧。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迭代:真空压铸技术减少气孔率,半固态压铸改善微观组织均匀性,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

智能化与绿色化:通过AI算法优化工艺参数,降低能耗;推广环保脱模剂和废料回收系统,契合“双碳”目标。

标准化与普及:随着特斯拉、蔚来等企业的引领,以及力劲等设备的国产化突破,一体压铸有望成为新能源车身的标准工艺。

总之,一体式压铸技术正重新定义汽车制造的逻辑,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化零为整”的制造革命,平衡轻量化、效率与成本。尽管面临高投入和技术挑战,但随着产业链成熟和技术迭代,这一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重要标志。